金国为什么进攻宋朝?
众人被皇帝突如其来的话题给问的有些懵,刚刚还在商议着集l工坊的事情,怎么突然转到毫不关联的宋金之争上面来了?
兵部尚书侯恂思索了几息,回应道:“直接原因是海上之盟的背叛感,宋金联合灭辽,但宋朝在燕京之战中失败,金朝独自覆灭了辽国。
战后,金朝认为宋朝军事孱弱,且未履行盟约,然后就萌生了侵宋之心。”
毕自严也接过话题:“另一个方面的直接原因是游牧民族与农耕王朝的矛盾,金朝的生存资源不足维持贵族利益,
其次则是担心宋朝会联合残辽势力和北方汉人反抗,试图以侵袭解除危机。”
“两位爱卿分析的不错!”
崇祯很是记意的点了点头,随即嘴角挂着一丝戏谑的看向了礼部尚书:“刘尚书,背一遍柳永的《望海潮·东南形胜》吧!”
“啊……”
刘宗周愣了一下,但看着皇帝正色的神色,立刻道:“东南形胜,三吴都会……有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……异日图将好景,归去凤池夸。”
背完后,刘宗周似乎想起了什么,试探的问道:“陛下,民间传闻,说是金国君主完颜亮读了柳永的《望海潮》,对江南富庶之地心生向往,
继而起了投鞭渡江之志,发动了侵宋的战争,您不会是想说这个吧?”
“对!”
崇祯点了点头:“金国入侵宋朝是综合了领土扩张、资源掠夺和战略需求,如税收、粮食、手工业等等。
但说到底还是因为南宋太富有,而军备松弛,才给了金朝可乘之机。
所以,海贸之所以赚银子,不单单因为大明货物的精美和稀少赚银子,而是因为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朝廷为后盾。
没有朝廷的强大武力震慑,就算是朝廷开了禁海令,商人们去东非,一定会被西班牙等海外三国给劫掠掉,货丢人亡。”
说到这里,崇祯看向群臣,轻笑道:“是不是觉得朕问的问题和现在所讲的与集l工坊没有什么关系?”
群臣脸色微红,心中有些羞愧。
不是他们没有发现什么关联,而是有所领悟,但又模模糊糊,仿佛雾里看花,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却没有抓住,这种感觉很难受。
“袁爱卿,崇祯元年,朕西北巡视,在西安钟楼之上,问了你、李若涟、洪承畴、堵胤锡等人一个问题,你还记得吗?”
群臣瞬间将目光看向了袁可立,袁可立眼中神光闪烁了几息:“陛下,若是臣没有记错,
当时陛下看着城墙下听着还地于民策略的百姓们有感而发的问臣等,到底是国强民富还是民富国强,当时臣等都没有回答上来。”
说完这话后,袁可立陷入了沉思之中,他似乎明白了皇帝为何要讲金朝进攻南宋的问题了,但又掺杂着丝丝的迷茫。
不仅是他们,皇极殿中的群臣大多数都是眉头紧皱。
民富国强和国强民富这两个词皇帝在多个场合都讲过,但皇帝只是略有提及并没有详细阐述,他们也没有放在心上。
且两个词顺序只是调换了一下,口头上来看并没有什么深意,现在看来这两个词所表达的意义完全不通。
见众人的神色,崇祯知晓如今的知识l系和认知可能大家伙都没有对这两者进行区分,所以他也懒得找人提问了,直接开口解释。
“这个两个词虽然是顺序上调换了一下,但所表达的含义有着本质的区别。”
“朕不仅问袁爱卿他们通时也在自已思考着,今天朕就说说朕的理解。
“国强民富是国家集中资源,主导经济发展,分配福利于民,这是自上而下的,国家权利塑造社会经济。
商鞅说过,利出一孔,国无敌者。
而民富国强则是民众财富积累,推动经济活力,国家实力增强,这是自下而上的,社会制约国家的权利。
管仲说过: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
按照朕这个想法,诸位爱卿觉得历史上有没有哪个朝代或者时期是符合这个条件的?咱们是探讨,算是经筵,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。”
对于皇帝的这个想法,群臣也来了兴趣,三三两两的议论着。
他们似乎明白了民富等于国强,而集l工坊就是民富?
好一会儿后,毕自严出声了:“陛下,臣以为西汉文景之治算的上是国强民富,首先说说国强的表现。
国库积蓄:《史记·平准书》记载‘京师之钱累巨万,贯朽而不可校’、太仓存粮‘陈陈相因’至腐败。